(图文综合自网络)
很多人用前半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成年人,也许后半生该学习如何做个小孩。
人生不外乎六个字:拿得起,放得下。
前半生拿得起,后半生放得下。
有人说:“看过千娇百媚,行遍千山万水,历经千难万阻,老之将至,生命中的那些红尘过往、意气飞扬,从来就不会消散,深深镌刻在历史的深处,珍存在后人的记忆中。
一回回出发,终究一次次归来。我们用整个的前半生去拿起,也将用全部的后半生去放下。”
生命作为奇迹,实际上是无常——有生,必有死;有向上,必有向下;有茂盛,必有凋零。
人生或许应当这样度过:用前半生的时间去得到一些东西,再用后半生的时间一件件失去,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给失去。
抛物线是最美的,自由落体的闭幕,那才是瓜熟蒂落。后半生应该放慢脚步,歇一歇,温存片刻。
前半生,一切的生命迹象都是向上的,如上坡;后半生呢,生命虽是仍然不息,但那叫“成熟”,即使线条没有向上,即使没有下坡,但也不过是平行,已经没有了向上的傲气。
或许是因为不甘心,于是,对于生命的一分一秒,对于生活的一草一木,便多了一份沉静的思考——只希望,生命的下坡,换得心灵的上坡。
有人说:“人的前半生总是不如后半生过得仔细,年轻时没有荒唐就等于没有年轻过,可后半辈子活得太仔细了也未必有意思。”
年轻时以为,新奇好玩或者名与利就叫做快乐;中年后才体会到,心灵的踏实、实在才是真快乐。
人生在世,每一天都会碰到烦恼和无奈之事,我们该如何应对,是独自烦恼,还是遁世修行?
俄罗斯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:“人生的后半生完全是由前半生养成的习惯组成的。”
前半生种因,后半生收果;前半生拿得起,后半生放得下。
前半生寻寻觅觅,后半生回首灯火阑珊。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,握不住的,都要学会放下。
所谓放下,即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愿望和心头的杂念,放下那些无谓的固执和狭隘的偏执。风起时,笑看落花,风停时,淡看天边,懂得放下,生命才会愈加完美。
用你的前半生,经历别人没经历过的,用你的后半生经历别人正在经历的,这才是个圆满的人生。。。
人生的电量不足,我们应该如何自处?
有一幅图,看了让人触目惊心。
总以为,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。
但看完这张图我们才明白,别说是渐渐老去的60后50后,即使是人生刚刚开始的90后乃至00后,生命的余额也算不上富裕。
当我们的余生用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,一下子发现原来是那么短暂!
自己有一个习惯,每天早晨出门,都会保持手机的电量满格。
哪怕是还有80%的电量,也觉得心内惶惶,要充满才觉得踏实一点。
现在的智能手机,满打满算电池也就坚持一天,我们从早上一睁眼,就要考虑省电的问题。
只要用手机时稍有放纵,就可能坚持不到下班,如果恰恰在户外,如果再恰恰没有充电宝,就可能耽误事。
当剩余电量到了50%之后,似乎消耗得比前50%更快,直让你的心里时刻在打鼓。
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!
年轻的时候觉得日子好慢,等过了三十岁、四十岁,忽然感觉时间仿佛加快了速度,一转眼就已经变老!
除了不谙世事的孩子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电量不足。
你看看那图,或者自己计算一下,就会发现即使是最新生代的00后,也已经剩余不足80%。
人生本短,时间对谁都不是那么宽裕。
也许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你没有这样的危机感,但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:这一年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?这个月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?今天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?
要知道,我们的人生,就是由一天,一个月,一年组成的啊!
看着手机的电量越来越少,我们知道尽量不玩游戏,不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……
我们的人生呢?是不是也要绷紧这根弦,不把时间消耗到无谓的地方?
人生迟早都会谢幕,我们需要做的事情,是让自己的遗憾少一点,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东西多一点。
齐白石在九十多岁以后,仍然一天至少画五幅画,并写下“不教一日闲过”六个大字,挂在墙上,用以自勉。
不教一日闲过,真的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。
因为,不教一日闲过,我们的人生才不会闲过。
珍惜每一个今天,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生命!
手机没电了可以再充,我们的人生不会再来。
让人生不留遗憾的最好方式,不是感慨时光的无奈,而是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。
因为每一个今天,都是我们余生里最年轻的自己,都是电量最足的时候。下一刻,电量只会更少。
人生苦短,且行且珍惜。
心里时刻保持这份紧迫感,爱你想爱的人,做你想做的事,才能让你的人生无悔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